在線學習調查報告帶你了解學院線上教學動態
來源:
作者:院辦
時間:2020-03-18 15:44:49
疫情防控期間,學院積極落實浙江省教育廳關于延期開學和實施網絡教學的要求,主動作為,實施“停課不停學、停課不停教”,開展了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線上教學活動。在全體師生的共同努力下,自2月24日以來,學校線上教學持續平穩運行。3月8日至3月10日,教務處對學院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收集了寶貴的第一手資料,為分析現狀,總結經驗,為提高和完善下一階段線上教學工作提供了指導意見。
本次調查共回收有效問卷2000余份,占在校生學生數的76.3%。(其中,大三學生處于頂崗實習期,期間未開展網課教學,未納入調查范圍。)
78.5%的同學對學校前兩周的網絡教學組織和開展學習等基本情況表示“滿意”或“基本滿意”,說明學生對學校的教學安排有較高的認同度。另一方面,還有16.5%的同學表示“一般般”;5%的同學表示“不滿意”,表明學院開展大規模網絡教學,經驗不足,尚有部分不盡人意的地方。
與線下教學的教學效果相比,84%的同學認為自己能完成70%的課程任務,61.7%的同學認為前兩周在線教學學習效果能夠達到在校正常學習效果的70%及以上,說明在線教學仍需關注教學質量,完成任務不等于達成教學效果。
結合學生所在年級進行交叉分析,2018級學生認為在線學習“效果更好”和“沒有差別”的比率比2019級學生高,達到32.7%,一方面是在線學習的課程原因,另一方面體現了高年級學生相對較好的適應性和自律性。從教學的角度思考,教務處、各教學單位和各位教師在后面的線上教學中應切實提高教學效果。
從影響自己學習效果的因素來排序,學習狀態不佳(如睡眠不足)、硬件支持不夠(網速差、平臺卡)是主要因素。需要班主任在班級日常溝通中提醒學生少熬夜,保持健康的作息時間。
75.79%的學生有意愿能主動完成學習任務,20.6%的學生表示基本能完成學習任務。表明學生有較強主動學習意識。
對學生每日學習時長的統計可見,每天學習在2-6小時的之內的比率近90%,顯示我校線上教學課時安排比較恰當,基本符合教育廳相關文件的要求。學院要進一步引導學生保證相對穩定的學習時間投入。
66%的學生認為課程教學目標是清晰的,66.08%的學生認為大部分教師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64.93%的學生認為教師提供的教學資源對學習是有幫助的,63.3%的學生認為教師布置的作業“沒有難度”或“難度不大”,65.95%的學生認為班主任和系部對網絡教學做了嚴格要求。這五項數據相互印證,可以推測能有效參與在線學習的學生數約三分之二。任課教師需要在網絡教學中,進一步清晰教學目標,優化教學資源,提升教學質量。
79.04%的學生認為教師基本上做到了課后輔導答疑,但仍有16%的學生認為部分教師沒有做到課后輔導。總的來看,學生對教師的指導、答疑比較認同,但希望能得到更多的指導和答疑,也從側面反映了學生積極主動學習的愿望。
通過分年級交叉分析可以看出:2018級學生經過一年時間的在校學習,其學習能力要強于2019級學生,網絡教學適應性更好。
目前學生用到的學習平臺主要是超星爾雅和QQ群、微信群等平臺;61.54%的學生平均每天用到的學習平臺數為2個,這表明:教師依托主要平臺,在網絡慢、平臺卡的情況下積極應對,采用了學生最熟悉的途徑。60.12%的學生認為平臺是滿足教學需求的,32.73%的學生認為教學平臺能將就用。
通過兩周的網絡教學,學生對網絡學習的態度正反兩方面都有一定認識。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揚長避短,充分發揮網絡教學的優勢。
通過兩周的學習,學生對大規模的網絡教學有了一定認識,對其優勢也有一定體會。無論何種授課方式,網絡不會削弱教師的主導地位。如何將網絡教學和傳統課堂相結合,實施混合式教學模式,將是學院要重視的課題。
學生到校開學后,是否需要把網課期間的知識重新教學,數據顯示學生對網課期間知識的掌握程度沒有信心。需要教師進一步思考教學評價的方式與有效性。
基于本次調研統計數據的分析和對學生意見的歸納總結,針對下階段的疫期線上教學工作,我們需要:
1.教師不能簡單地將傳統課堂搬遷到網絡。要針對網絡教學特點,在教學目標、教學方式、教學互動、作業布置等方面做好教學設計;要結合課程特點,整合優質教學資源,選擇有效教學平臺,提升網絡課程的吸引力和有效性。
2.學生處于教學過程的中心地位。教師要引導學生盡快調整心態、適應網絡學習特點、掌握在線學習方式、增強自主學習能力,有效應對疫情特殊時期的學習時段,增強學生學習獲得感。
3.教師要熟練掌握互聯網教學技術,建立與課程適應的過程評價方式,不斷加強對平臺數據的收集、分析和運用,充分利用學習行為分析數據,了解學生在線學習情況,為教學管理和質量保障提供有效的數據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