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州日報》報道我校特色專業群建設
來源:
作者:院辦
時間:2021-12-07 10:16:00
近日,臺州日報《解碼臺州中高職特色專業“熱捧”背后》系列報道以“課堂上摸真車,零距離感受實踐氛圍”為題報道了我校充分發揮企業辦學優勢,校企共建校內汽車實訓基地,以高質量的專業群建設,定向培養技術人才,服務產業發展。
“同學們,今天我們來認識一下汽車發動機電控系統以及檢修技能!”近日,在浙江汽車職業技術學院科技出行校區實訓教室內,18汽檢2班的同學們圍在一輛汽車的發動機前,老師黃衛琴一邊指著實物一邊授課。
環顧四周,一輛輛實訓車整齊劃一地停放著,這里儼然一個小型汽車工廠。如此,學生們等同于邁入工廠的大門,在課堂上就能摸到真車,零距離感受專業氛圍。
近年來,浙江汽車職業技術學院學校立足汽車行業,開設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與新能源汽車技術兩大專業群,為汽車市場各環節崗位輸送了一批批技術技能人才。
工學結合,提高人才實踐能力
陳偉濤是該校汽車制造與裝配專業的大二學生,這學期以來,他發現,課表里有近一半的課程是實訓課。
“這學期,很多理論課也搬到了實訓課堂。通過實操,我們能夠在理論學習的基礎上進行動手操作,了解發動機拆裝過程、汽車維修等技能,收獲比較大。”陳偉濤覺得,現在的高職教育不同于往常,他們專業發展前景廣闊,畢業后,不愁找不到工作。“現在,我已經有了規劃,打算畢業后去汽車售后服務公司上班。”
陳偉濤的專業,隸屬于該校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專業群。“這個專業群在2019年組建,由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汽車電子技術、新能源汽車技術、汽車制造與裝配和汽車智能技術專業等5個專業組成。”該校汽車工程系主任徐利川介紹,學校依托吉利集團以及一些地方企業,堅持“校企一體、以崗育人”的人才培養模式,為社會培養輸送汽車前后市場產業鏈上的各環節崗位急需的技術技能人才,服務區域經濟與汽車產業的發展。
徐利川說,學校采取“工學結合”育人模式,大二學生可以進入企業生產線上的具體崗位進行實習,企業導師手把手教學。另外,學校采取了一體化教學模式,通過對汽車整車的拆裝等實操,結合課本理論知識,有效地提升學生的專業技能水平,從而達到“做中學、學中做”的教學目標。
“目前,汽車制造類就業需求缺口較大,專業群涵蓋的專業廣且服務于產業鏈發展,學生畢業后,就業選擇大。”徐利川覺得,在學校與企業合作之下,該專業群將重點聚焦專業技術技能人才的培養,提升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專業群與區域產業的依存度和契合度,提高服務汽車產業水平和辦學水平。
依托產業,定向培養行業工匠
作為臺州市高等學校特色高水平專業群建設項目之一,該校的新能源汽車技術也頗受關注。
電子工程系主任張少海介紹,新能源汽車技術專業群由新能源汽車技術、汽車電子技術、汽車智能技術、汽車技術服務與營銷4個專業所組成,專業群瞄準以新能源智能網聯汽車技術產業鏈,服務產業鏈各個環節。
“四大專業分別對應新能源汽車產業的整車制造、電動化、智能網聯化、售后技術運用與服務等產業發展方向。”張少海說,學校成立技能導師專家委員會,聘任行業專家、名師工匠為客座教授,定期舉辦專業講座、開展現場實踐教學活動,指導、參與學校的專業群建設工作。
“眼下,新能源汽車技術備受關注,高素質技術人才緊俏,許多車企希望通過與學校的合作,定向培養技術人才,最后服務于汽車行業。”張少海說,他們希望,到2024年,將該專業群建設為示范性特色專業群,使之從“對接產業、服務產業”向“提升產業、引領產業”轉變。
一直以來,浙江汽車職業技術學院依托吉利集團與集團旗下各基地密切合作,憑借產業優勢,積極開展產教融合、校企合作,以“雙元制”“冠名訂單制”“現代學徒制”“企業定向培養”等人才培養模式,向汽車行業輸送了上萬名人才,學校每年畢業生就業率達98%以上。
該校教務處處長易海燕說,接下來,學校將重點瞄準兩大專業群建設,培養生產、建設、管理、服務一線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專門人才。